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广告 广告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社会热点 >正文
  • 阅读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顺丰菜鸟极兔或将赴港上市

  快递巨头齐聚港股

  顺丰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在市场上传得正盛。

  传言称顺丰控股已经选定了高盛、华泰证券和摩根大通等机构担任财务顾问,负责在港二次上市事宜,计划筹措30亿美元。时间上,可能最早在本月提交招股书,在年末完成上市工作。

  如果消息属实一切顺利,这将是今年港股市场上最大的公开发行之一。


  2023年以来,关于快递物流企业奔赴港股市场上市的传闻不绝如缕:

  2月份,有消息称极兔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可能至少筹集10亿美元。而这条搅动快递江湖的鲶鱼,在吞并百世快递后估值已经达到了1300亿人民币,背后站着包括博裕投资、高瓴资本、红杉资本、腾讯控股等国内一线的机构投资人。

  但相比于打法高调激烈的营销和扩张手段,极兔在上市一事上保持着谨慎态度,选择在尘埃落定前“不对市场传言或猜测置评”。

  另一桩煊赫的传闻则关于阿里与菜鸟。3月28日,阿里主席张勇一封全员信宣布其中“1+6+N”组织变革。估值接近2000亿的菜鸟,凭借成熟完备的业务打底,距离独立融资上市只有一步之遥。随即就有消息传出,菜鸟已开始筹备上市事宜,或将成为阿里旗下第一批上市企业。

  菜鸟方面则迅速回应称“目前尚无明确规划和时间表”。但山雨欲来,桩桩件件的信号叠加,快递行业的热闹实在遮掩不住。

  就在5月1日,三通一达中稳占鳌头的中通快递正式成为港交所与纽交所双重主要上市企业。2020年,已在美股上市的中通筹谋在港挂牌,进一步拥抱多地资本,意图借力夯实业优势地位,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随着这次“双重主要上市”的完成,更多国内资本能涌入中通,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持。

  对于顺丰来说,赴港二次上市的意图,也在于此。

  顺丰加码,水到渠成

  2022年在黑天鹅的冲击下快递行业在风雨飘摇中竭力稳住阵脚、谋求发展,随着疫情阴霾一扫而空,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几个月回升,从业务总量到运营效率、固定投资等一系列指标向好,显露出供需两端回暖的态势,整个行业迎来春天。

  另一方面,是价格战的基本终结,让整个行业重回良性竞争轨道,步入深水区。

  为了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构建护城河,每家快递企业各显神通却又殊途同归,大抵都围绕着科技赋能、服务品质和拓展网络这三点布局。

  3月30日,顺丰主动加磅服务质量,在全国600城实行“派件不上门,承诺必赔付”服务承诺。这是去年9月5日顺丰在全国50个主要大中城市推出该承诺以来,再度狠抓上门服务的又一举措。

  考虑到中国不到700个的城市数量,顺丰已经把这样的高质量服务推广到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而支持顺丰加码服务的底气,在于科技融合调度、在于行业内较高水准的人工成本也在于这几年来再度优化的仓库和网点布局。

  随着行业内卷加剧,每一点服务质量的提升,都是快递企业于寻常看不见的地方,对成本、效率、技术等多个维度的进步体现。

  而无论是提升科技应用水准,还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都少不了真金白银的投入。顺丰凭借高客单价的行业生态位,长期把持着较高的净利润水准,也依然期待获得更多外部资金,撬动更多领域实现提升。


  除了国内比拼服务质量外,无论是继续打造空网,提质提速,还是扩张其供应链及国际业务,顺丰从多维度构筑行业护城河的举措,都需要海量后续投入支撑。许多布局在短期内甚至难以见到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港股二次上市,吸纳更多资金,颇有益处。

  顺丰创始人王卫曾在十多年前直言上市的利弊:“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时移境迁,顺丰已在2016年中借壳上市深圳A股,并成为首屈一指的快递龙头,期间有过市值6000亿的高点,也经历了蒸发3000亿的低谷,2021年一季度近10亿的罕见亏损更是让王卫不得不亲自公开致歉。但股市浮沉,终究没有影响顺丰的行业地位。

  以开放著称的港股国际化程度有目共睹,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进入。对于这两年来经营稳健、利润走高、业务规模增长的顺丰来说,在此二次上市并不困难,只要合规走完流程,这次上市几乎水到渠成。

  极兔菜鸟,境遇不同

  但还在行业里浮沉的极兔面临的局面就更加艰难些。一方面极兔是首次上市,另一方面则是业绩承压,高速增长为经营状况埋下了许多短板有待补足。

  凭借价格战异军突起的极兔,借力背后资本大举开疆拓土,从格局底定的快递江湖中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收获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合并百世快递后甚至超越了三通一达的圆通,成功坐四望三。

  但价格战偃旗息鼓后,极兔没有打造出太多核心竞争力,以加盟制发家的成长模式暴露出在经销商和消费者两端的薄弱。

  直到今年年初,极兔方面配送慢、客服效率低、快递丢件等问题依然难以解决,甚至屡次登上热搜。事实上,这些短板的根本,就在于极兔极致的成本控制,让服务质量的天花板天然受限。


  按理来说,登陆资本市场是极兔当前最佳的破局之道。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放在极兔这里颇为恰当。

  有媒体报道称2022年下半年,极兔的日均单量在3500万单至3700万单之间徘徊,失去了骤起时的高增速。

  如果不能拿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向资本市场展现极兔补足短板和找寻新一轮的增长的行动力和可能性,高达1300亿的估值可能没办法真正转化为市值,甚至面临“上市即破发”的尴尬境地。

  此外,上市之前极兔需要在招股书上披露近三年的业绩数字,这些数字关系着极兔上市的成功与否。

  亟待上市带来新鲜现金流的极兔,难以承受上市失败的负面影响,因此一定会在这一年花费大力气重新整合资源、降本增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谋求市场青眼。

  这也意味着极兔的上市消息虽然释出,但更多动作还在水下酝酿,需要等到这一轮后端建设基本完成,成本控制和服务质量均有所提升后,才会正式登陆港股。

  另一家估值高达1850亿的菜鸟,在上市之路中更加气定神闲。

  今年3月份,菜鸟联合天猫超市,宣布在杭州实现“半日达”,这项接近行业能力极限的“1212模式”服务随后推广到北京等城,据悉将在今年年末落地全国20城,覆盖所有人口千万级城市。


  背靠阿里,菜鸟有着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比拟的数字化能力和大规模自营供应链积累。在业务持续性、现金流、市值等财务要求上,菜鸟方面理论上不存在什么困难,就连独立的员工持股计划也应该基本完成。

  中信证券分析,菜鸟正处在需要引入外部股东的阶段。在整个快递行业回暖的大环境下,菜鸟上市的节奏可以走得不疾不徐。

  综合来看,现今快递行业扎堆港股的状况,意味着各大企业都在尝试捕捉更多机会,资本市场也看好快递物流的未来发展。融资需求反映行业内新一轮竞争正在酝酿,港市这一特殊的地理区位,则表明国内快递服务品质和出海业务是这新一轮比拼的重点。

  本文来源于电商报,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关键词: 物流,企业,行业,发展,